栏目导航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名称: 走出感觉统合失调的世界 类别: 最新资讯
详细介绍:

小鑫,男,19岁,家中独子,中专学历。父母均在金融部门工作,收入稳定。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因青春期困惑和家庭问题前来我中心进行咨询。

根据小鑫母亲回忆说:孩子足月顺产,母乳喂养至10个月左右,1岁前身体虚弱,因此家人对他疼爱有加,经常抱着,基本上面有让他自己爬过。其语言、动作发育也基本与同龄人一致,但小学时期,发现其理解、记忆能力开始落后于同龄小孩。

8岁那年曾发高烧,经治疗康复,未发现明显行为异常症状;13岁时,家人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其难以单足站立,平衡感差,并且左腿部位神经有些异常,但并未进行诊治。15岁时又出现高烧,双手开始出现抽动症状,随后前往本地县医院进行诊治,没有改善;于是家人带其前往广州多家省级医院进行治疗,期间被诊断为多动症、抽动症等,服用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

去年小鑫初中毕业,暑假期间前往广州,由于行为懒散,被指责,导致出现手脚颤抖现象。回家后在本地多家市级医院诊治,怀疑为神经系统问题,但各项生理检查正常,随后前往北京天坛医院等进行求医,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由于长期服用镇静剂等神经系统药物,副作用逐渐显现,小鑫开始出现行为迟钝、语言夹杂等症状。继续采用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但小鑫已不愿继续上学,缺乏求学的愿望,于是休学在家,逐渐开始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曾因网络上结交的“女友”而私自离家出走,计划前去福州打工,但被家人在广州找寻到,劝阻下来。

今年六月份因网络上结交的“女友”与其分手而受备受刺激,导致其情绪失控,行为异常,出现暴躁、易怒,并在家中尝试自杀,被家人解救下来,随后前往市医院诊治,经住院治疗未见好转,出院后经人介绍前来进行咨询。

咨询师李老师发现小鑫初次来访时衣着整洁,但面部表情呆滞,纳言少语,动作迟缓,填表时手指颤抖,填表时其母亲在一旁不停地指点和叮咛,可以看出母亲不认为小鑫能够独立填完这份表,但实际这只是一份简单的表。在咨询过程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发现该来访者智力正常,但个性表现孤僻,情绪低落,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访谈资料,对来访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病、神经病,诊断为感觉统合障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触觉功能障碍;2、身体运动不协调;3、情绪不稳定,有冲动现象;4、语言障碍;5、人际沟通与交往障碍。

在咨询过程中,李老师对其成因惊醒了梳理分析,认为导致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如下:

1、来访者婴儿期身体较弱,经常被抱着,造成其活动空间太小,触感觉刺激缺乏,以至没有形成有效的刺激应答,导致出现前庭——本体功能问题,躯体运动障碍,从而使得各种感觉及功能出现损害,主要变现为动作笨拙、平衡感不足、不合群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等。

2、延误矫治,错过最佳治疗期,待其成长到青少年期,其不良习惯已经定型,期间被多家医院神经科误诊为多动症、神经系统障碍等,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而神经系统药物副作用危害极大,错误的使用,使得来访者的感觉系统进一步受到损伤。

3、来访者处于青春期,具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但是由于自己行为言语的失当,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相比不足的挫折,造成其自信心不足、低自尊,使得其人际交往上的退缩,技能锻炼的缺乏,而人际交往的退缩,最终导致其低自尊、低自信,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的分析,李老师在同来访者及其家属进行协商,确定了咨询的各项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多层次多阶段的治疗方案,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催眠疗法、沙盘游戏疗法以及行为训练等各项技术,逐渐缓解了来访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了其自尊感与自信心,以及人际交往技能;最终协助来访者成功改善了感觉系统的症状,培养其感觉系统的协调性;克服其不良个性特征的制约,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自己的个性。

咨询手记:

接触到一些孩子有心身问题的家长,大多有一个倾向:我的孩子是正常的。这个愿望是美好的,只是孩子需要为这个愿望付出代价,更加远离父母的要求,更加自卑。如果孩子的确有心理问题,家长要接受现实,敢于面对现实。

一些小孩常常撞到东西或跌倒,语言的协调性差,唱歌时常跑调,上课发言时口吃,这些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它导致很多孩子孤僻、固执、缺乏信心,爱挑衅打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绝不应只是指责孩子,要尽快咨询专业人士,对小孩的这些行为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早进行矫正,否则孩子心理压力会更大,结果可能更糟糕。

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因素。有的母亲怀孕期间工作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影响很大。此外,剖腹产率不断提高,幼儿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跳过了像爬行这样重要的成长阶段,这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不利。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负担过重,剥夺了孩子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李老师建议,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让孩子好好的玩,多接触自然,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孩子游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