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名称: 关注青少年的人格成长 类别: 最新资讯
详细介绍:

大卫心理咨询中心袁丽杏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随着青少年早期生理上的成熟,他们的心理发展也逐渐迈向成熟,这意味着他们将由一个依赖成人、主要按照成人和社会所制定的规范生活的儿童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生活、自主从事各种活动的成人。此时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因此,积极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促使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是家庭、社区、社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我们认为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有能力感;

第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以开放性的态度充分接受大量信息;

第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第四,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爱心和同情心,情绪稳定;

第五,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理智分析问题,能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科学意见;

第六,积极探寻精神生活,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

第七,初步掌握成人所具备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掌握有关的技能,有责任心;

第八,积极面对生活,勇往前进,能够正确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拥有希望和理想。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素养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存在很多影响其人格发展的因素。一方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出现骄傲、自满和自卑、退缩两种极端的情绪和态度;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实际上他们尚未有能力独立,容易出现固执己见、情绪偏激、分辨力差的现象,难以适应社会;此外,许多青少年的承受能力较差,由于社会阅历浅,往往不能全面地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从小处于上两代人的千般溺爱,家长逐渐淡化了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与塑造;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青少年坚强意志的教育, 造成青少年意志薄弱, 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 没有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

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青春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家庭、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奠定基础,再经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态度、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学会爱人、关心人;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注重情感上的爱,单纯注重物质满足而忽视了从情感上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理解,容易导致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的不足;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分寸,不能溺爱,溺爱会剥夺儿童的独立性,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父母应鼓励孩子独立,允许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但这种态度也不能过头,如果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注,则会变成忽视。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家长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更多的理解;主动接近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在完善青少年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进行培养,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其次,要运用恰当的策略,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和肯定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交往,发展学生的个性;再次,可以适当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懂得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归因。最后,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要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一方面,注重发展自己的抽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自我监控能力,丰富自己的情绪表现,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发展社会认知,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高尚的情操,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增强自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