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你是如何变成韭菜的? | 类别: | 最新资讯 |
详细介绍: | |||
从2020年年末至2021新年伊始,彼时基金大热无数人在基金大潮中奋勇向前,争做这股大潮的弄潮儿。没成想新年过后牛年无牛市,迎来的是一个股灾。不少投资者尤其是年轻人在这场股灾中血本无归,以至于其中不少人疾呼“被当韭菜收割了”。把自己归入“韭菜大军”。戏谑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当下“资本收割”“骗局收割”“情感收割”乃至于“欲望收割”的反讽。 “割韭菜”一词最初用来指代机构、大户等抛售股票导致股票大跌,以收割小散户利益。近些年,其应用语境进一步泛化,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些人认为自身利益因规则不公平等原因而遭到侵犯,或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获商品和服务价值不对等时,就会用戏谑的语气说自己被“割韭菜”了。 “割韭菜”的感受往往来自主观认知,评判标准虽模糊,但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反馈缺失”、“焦虑心理”等深层次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反映出社会部分年轻人对所谓“内卷化”和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与担忧。 有投资者调侃,每逢股灾之年,就是收割韭菜的“丰收之年”。中国股市先后有多次股灾,然而每一次都有大批投资者成为被割的韭菜。那么作为投资者,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韭菜的呢? 在金融投资领域,小散户、普通基民与庄家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个体投资者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中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行情一路上涨的时候,外有庄家机构的大肆鼓吹,内有亲戚朋友的蜂拥而上,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人人都以为自己可以分一杯羹,仿佛此时不加入,你就慢人一步,就是个“傻子”。殊不知在进入的那一刻,投资者就已经误入了庄家为其设下的圈套。正当人们陷入狂热的时候,下跌悄然而至,庄家也开始向无数投资者挥舞起早已准备好的屠刀。其实纵观中国股市,周期性的股灾也印证着这样的道理,然而每次还是有无数投资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随着行情下跌,大量散户选择“割肉离场”,待市场触底后,同样的剧情必将再次上演。 从众心理,为何会使人民盲从,失去了本应有的理智? 为了研究从众心理,心理学家阿希在1956年设计了经典的三垂线实验。实验在Swarthmore大学的实验室进行,每8人一组,其中7人都是请来的演员“托儿”,他们知道实验的真实目的,只有被试1人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参与的是一个“视觉认知”测试。首先,心理学家会给每组展示一张纸,纸上画有一条标准线;接着展示另一张纸,纸上画有三条长度不一的线,分别标为A、B、C,组员被要求在ABC中选择和左图标准线长度相同的一条。每个人会依次喊出自己的答案,每场实验中,真正的被试都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回答。 首先,请你也来做做这道题。 你一定会想,答案这么明显肯定是“C”,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答错啊!可如果你身边的所有人都给出了“B”这个答案,那么最后一个回答的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是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怀疑其余7个人的眼睛都有问题? 阿希的实验共进行了18次,其中的12次实验,演员们都按照要求故意给出了统一的错误答案。结果,被试们的最终正确率是63.2%,也就是说有37%的人附和了群体不正确的答案;有75%的人至少出现了一次从众行为;只有四分之一的被试坚持了自己正确的答案。反之,在其余6个实验中,当演员们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时,只有不到1%的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 从众行为到底是为什么产生的呢? 实验结束后,阿希对被试进行了单独的采访。很多被试解释说明知自己是正确的但还是跟从了其他人的回答,因为不想被嘲笑或当成“奇怪的人”;有个别被试甚至认为演员们的错误答案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总结出从众行为的两个主要原因: 1. 规范压力:每一个群体都有它的规范,既可以是明文规定,也可以是约定俗成、非正式的规定。为了融入群体,群体的成员会尽可能的遵循规范,而不愿意违背标准而被其他成员视为另类者,被群体孤立,因此会跟从多数人的选择。在股市中同样如此,大量的韭菜在庄家的诱惑下前仆后继入股,当身边人都争当韭菜的时候,你还能独善其身吗? 2. 信息压力:当一个人认为他人的信息比自己的更加准确时,会选择相信他人的答案。经验使人们相信多数人的选择比个人的选择更准确,因此会选择跟从多数人。在股市中,就算你能顶住庄家和身边人的诱导,岿然不动。然而身边人入股之初获得高回报,我想此时的你,就算再怎么坚持己见,恐怕也很难顶住利益的诱惑。员们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时,只有不到1%的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于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在“我们都是炒基人”的心理暗示和现场疯狂的氛围下,个体投资者者的理性会被激昂的情绪占据,从而向着庄家、中介机构那明晃晃的“镰刀”冲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是行为金融学中比较典型的现象,一般称为“羊群效应”,是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从众行为让投资者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必然成为无意识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同时也使系统风险增大,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在"羊群效应"作用下,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热情高涨,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 投资心理学告诉我们,证券投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心理均衡过程。但在证券市场存在的"羊群效应"作用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并导致投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在这个"反馈循环"中,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则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 从羊群效应来看,个人的场独立性显得格外重要,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保持理性,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对知识中各种概念的清晰了解,并且对股市中的层层陷阱有大致的了解。愿下一次“韭菜丰收之年”待割的韭菜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