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饭圈心理(二) ——饭圈行为分析 | 类别: | 最新资讯 |
详细介绍: | |||
提到饭圈撕X的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暴力、人身攻击、人肉搜索、删评拉黑举报,这些行为并不单独出现在饭圈,应该说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中,我们不应该因为这种现象出现在饭圈就认为这是饭圈的独有行为。互联网环境中,匿名和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会使个人更容易在群体中丧失同一性和责任感,导致个人作出在正常环境下并不会做的事情,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去个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 一、什么是去个性化 在1967 年,200个俄克拉何马州的大学生聚在一起,看到一个遭到挫折扬言要从塔上跳下去的年轻学生,他们就一起开始喊:“跳、跳、跳……”结果,这个学生真的就跳下去并摔死了。是群体的力量使这群大学生变得兴奋,变得胆大妄为而出现了鼓动别人自杀的行为。实际上如果当时是一个大学生,我们很难想像他会去鼓动别人自杀。 在这个事件中,人们的行为是冷漠的,而造成这种的原因就是去个性化所致。在这种情境中,楼下的那些"看客"们每个人都不是自己了,而是一个"匿名"的,和他人无差别的人。在去个性化中,人们会表现出平常受抑制的行为,而且对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会引发自我控制机制的线索也不加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会丧失其个体性而融合于群体当中,此时人们丧失其自控力,以非典型的、反规范的方式行动。心理学将之称为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的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 当人的自我意识过于淡薄时,自我控制能力变低,就会感觉什么事情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热的足球迷,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可能会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足球流氓" 。 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暴力血腥的,但在一个群体中,人心中的一些恶念就会释放,做出一些过火的事情,危害社会。 去个性化为解释暴力行为找到一条途径。它是一切不道德行为、暴力行为、反社会行为发生的条件之一。 二、什么原因会使群体产生了去个性化? 1.匿名性 匿名性是指个人在去个性化的群体中隐藏自己个性的一种现象,当群体处于激励性的、心情紊乱的刺激状态下,尤其是群体成员不易被识别的情境下,易使成员产生去个性化,可能会导致无克制的攻击。 因为个体觉得自己是一个匿名者,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做出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不会被人发现,这样就助长了个人的冒险心理,表现出乎常不敢表现出来的行为。 网络上,很多人穿着网络“马甲”肆无忌惮地数落、辱骂自己的身边的人,充分表现对他们的厌恶与不满。这些个体在现实中其实并不会像网络中那么极端,而网络的匿名性助长了它们的这种极端行为。 2.责任分散 一个人在单独行动时,往往能从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准则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尽力避免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可是在群体中,其成员就会感到反社会行为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的,责任落到群体身上,或者分散到每个个体身上,个人不会承担对群体行为的谴责。同时感觉到“法不责众”,即使惩罚也是惩罚群体,而不会惩罚自己,因而责任感大大降低,产生了所谓的责任分散效应。 心理学家指出,在群体中的个人觉得他对于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他隐匿在群体中,而不易作为特定的个体而被辨认出来。这样,有的成员甚至觉得他们的行动是允许的或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因为集体作为一个统一体参加了这一行动。 3.群体的淹没性 即去个性化者的主观状态。群体中成员的活动往往并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出现的,而是具有群体的意义,以群体的形式出现,这样群体就淹没了个性,而且群体成员越是无个性特征,他们的自我感觉越少,行为也就越缺乏自我控制。 在现实中满足以上三点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可是在互联网中,那些有共同喜爱明星的个体,在有组织的饭圈中,想实现去个性化的三个条件就没那么困难了。这种有组织,有口号,匿名性的饭圈,容易出现去个性化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饭圈文化是依附于偶像文化而产生的,是追星行为的进化,细心的人会发现,饭圈中人多半为青少年,尤其近年来,饭圈更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饭圈成员大部分人年龄层次偏低,多数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极度需要认同感以及参与感。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是巨大的课业压力以及匮乏的精神生活。 换个角度来看,打开APP商城你会发现有专门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游戏,有适合成年人玩的游戏,但是却没有专门为这个年龄段人群设计的游戏。为什么呢?不是没人想,而是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般人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学习是第一要务,剩下的都不重要。 匮乏的精神生活与极度需求认同感、参与感以及无处安放的旺盛精力却能够在追星上面得到满足,通过追星可以找到同好,也能够一起见证偶像的成长。随着沟通方式变得日益便捷,这些原本各自为战的“散粉”渐渐聚集到一起,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随后不断膨胀发展,以至于形成独有的饭圈。 在资本介入之前,这种团体追星行为或许还有机会良性发展,而资本介入之后这个切就变得不可能了,因为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资本自然不会允许其自由发展。一个艺人的影响力决定了他能够接到的代言、通告级别,其收益并不全部归艺人,而是要与经纪公司分成,通过好作品来维系影响力远不如直接制造影响力来得方便。 有能力的艺人靠作品说话,没能力的艺人靠粉丝说话,这是国内独有的有趣现象。作为一名艺人来说,如果拿不出足够好的作品,又需要时刻维系影响力,那么就只能跟饭圈合作,饭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纳入了资本的视野。 刚刚说过,饭圈成员年龄层普遍偏低,一直是在家听父母在校听老师的,他们对于命令是下意识地执行而不是质疑,且缺乏成熟的三观,因此既好管,也好忽悠。资本需要做的就是在密集洗脑的同时给予其合适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执行力方面根本不用去担心。 正是年轻人的心理特质与畸形的资本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了饭圈文化。作为青少年,在追星之余,也更应该保持理智,切勿盲目跟风、无底线、无原则追星,以至于失去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