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名称: 灾难降临,谣言并行 类别: 最新资讯
详细介绍:

    持续多日的暴雨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再来巨大的损失。灾难无情而人有情,在这次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然而在这么多振奋人心的信息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谣言的传播也在不断混淆普通民众的视听,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面对谣言的大肆传播,相关官媒也被迫出面辟谣,这也为救援救灾再来不小的干扰。


    一直以来,灾难时期,总是伴随着种种谣言。尤其进入信息时代,谣言更多依托网络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造成损害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为什么谣言总能迅速传播呢?今天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来探讨。

谣言传播的心理因素

1.传播者的心理因素

(1)心理恐慌

无论是传言还是预报,人们在听到之后都会产生心理恐慌,并表现出恐慌行为。这种恐慌情绪的表达和恐慌行为的出现,又给他人造成刺激,引发类似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通过这一相互刺激的循环模式,恐慌就会迅速增强并且蔓延。人们听到该谣言后,争先恐后地嘱咐自己的亲属及朋友不要出门,谣言通过传播不断刺激着越来越大的群体陷入恐慌。人们是好心,但是事实上传播了谣言。


(2)寻找事情的合理解释

谣言有时能为周围环境中令人费解的现象提供更广泛的解释,从而在使周围世界变得可理解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时传播谣言的动机只是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合理”解释,继而假定他人有某种行为,这种心理称为互补投射。比如北京奥运会前夕的“奥运数字谣言”,即:1月25日低温雨雪灾害,3月14日的西藏暴力事件,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三者年月日相加均为“8”,因为其巧合性,所以得到迅速传播。


(3)释放压力

谣言能够提供一种排解紧张情绪的口头发泄途径。它通常能为这些情绪的存在做辩解,而如果直接面对这些情绪,当事者也许难以接受;受传者在听到某一无法接受的消息时,需要有一个排解的出口,否则便无法承受心理压力。所以,“谣言总是在表现人们的恐惧、希望和期待,这些感情又希望有别人分担”。


(4)泄愤

当前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变化,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一些矛盾长期累积,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与疏导,一旦碰到合适的导火索,便会发泄出来,甚至挑战公共权威。


(5)寻求满足

有人传播一些传言时,觉得自己在听者面前居高临下。“这种满足在那些生活平淡无奇和心态不平衡的人群中可能很有吸引力。为了维持这种威望,他们煞费苦心地去听,将听到的内容传播给自己的邻居们,并由此感到自豪”。



2.受传者的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群体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现象。


(2)好奇心理

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如果公众无法通过权威渠道获得值得信赖的消息,他们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转而寻找小道消息,这便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


(3)自我保护本能。

突发公共事件由于事关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往往会激发人们自我保护的本能,并引发对信息的渴望。一旦大众传媒缺位,人们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立即做出应对准备,以此来寻求自我保护的实现。在地震、台风、疫情等危机事件所引发的谣言传播中,受众认为这样的消息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但常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动机,通过求证他人而被谣言传播中的信息所说服并产生相应的行为。


谣言传播的几种心理力量

1.暗示的力量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⑧暗示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人们担心谣言会造成食物、饮用水、药品的短缺和其他人的抢购,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被促使采取行动,从而造成商品的抢购风潮。


2.重复的力量

在谣言刚开始传播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选择相信谣言。但随着谣言一遍一遍的传播,人们的信念就会发生动摇,直至最后信以为真。“重复为什么可以发生较大作用?有两种解释引入注目。


3.偏见的力量

从谣言中常常能够看出偏见的存在,谣言的牺牲品经常是替罪羊。偏见也不是社会事件,而是感知的部分。而谣言总是针对最新发生的事,所以,它能够表现出或加强潜在的偏见,但是却并不同于偏见。


4.选择性注意力量

在选择性注意中,受传者在信息接受中总是进行有目的的接受,漠视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回避与自己立场相左的部分,而只接受与自己观念相同、立场一致的部分,以保持心理的平衡。

在选择性机制中,受传者会通过创造性理解和歪曲性理解,将原本真实的信息自我转化为谣言。“如果受众对自己的思维惯性和某些情绪不予合理控制,而听任其发展到无视信息的客观规律性的不适当程度,发展到与传播者的既存立场和传播者意向相背离的地步,那么,就会导致对信息本意的胡乱引申和肆意歪曲,影响信息的正常传播和准确理解。”


选择机制与暗示的力量、重复的力量、偏见的力量相互作用,促使谣言产生、丰富、形象直至大肆传播。


面对谣言,不在现场的我们可以做什么?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证实其内容的不实性后,更应果断删除信息或发布辟谣信息,以阻止谣言的进一步传播,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谣言。当然,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避免谣言的大肆传播造成灾难之外的“次生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