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吸毒”成瘾,“毒品”应该背锅吗?(一) | 类别: | 最新资讯 |
详细介绍: | |||
关于网络成瘾的危害,在上篇推文 新型“毒品”来势汹汹?我们已经详细说明。诚然,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再来巨大的损害,但是如果如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吸毒”成瘾),背后完全是网络游戏(“毒品”)的荼毒,那么该观点仍然过于片面。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开始讨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前,我们先引入“心理防御机制”这一个概念来进行分析。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是指当我们在面对挫折或者冲突的紧张情景时,我们的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决烦恼跟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它能够帮助我们减轻甚至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激发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能克服困难。但心理防御机制也有其消极的意义,因为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我们可能会因压力的缓解而自我满足,甚至出现退缩以及恐惧的心理,严重者就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根据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即本我、自我、他我)。本我产生欲望,超我制衡欲望,自我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但是,自我很难满足本我与超我的要求的同时,又得符合现实原则,挫折就产生了。为了减轻挫折带给我们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使得机体能够免受损失,我们就用投射作用、升华作用、文饰作用、自居作用、压抑作用等行为方式来应对挫折,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因为每个人性格特点不同,遭遇的情景不同,所采用的防御机制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时候几种防御机制也会同时应用。 所以简单来说,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跟外部环境的压力,自我发展而出的一种保护机制,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网络成瘾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吗? 心理防御机制具体可分为五大类,十六种形式。 ①逃避机制 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的痛苦,属于消极性防卫。 例子:假装听不到、看不见,假装不知道,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分为三种形式:压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行(regression) ②自骗机制 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含有反向作用,属于消极性防卫。 例子:为了瞒过自己跟别人,总给自己的不合理行为找理由自辩。 分为七种形式: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离(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 ③攻击机制 以间接或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其发泄对象往往不是导致不愉快的对象。 例子:在公司受气后回家打老婆,即“踢猫效应”。 分为两种形式:转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④代替机制 用另一个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减轻缺陷所带来的痛苦。 例子:妄想症;酗酒;沉迷虚拟世界;某些富人通过做慈善来减轻心中的罪恶。 分为两种形式:幻想(fantasy);补偿(compensation) ⑤建设机制 向好的方向做补偿,属于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 例子:模仿偶像的穿搭提高自信;有的暴力的人选择去打橄榄球来发泄 分为两种形式:认同(identification);升华(sublimation) 网络成瘾与“补偿” 个体发展需要的心理要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每一种渠道包含不同的心理要素。最主要的渠道包括:亲子交流、在校学习、同伴好友、体育运动等。 而当青少年无法从上述渠道中获得所需的心理要素时,他们就会转向其他渠道获取要素,而网络这一渠道同样可以提供控制感、成就感、归属感等多种要素,所以青少年在上述渠道受挫时更倾向于选择上网来获得心理补偿。 因此,上网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表现。其中,补偿又分为“建设性补偿”和“病理性补偿”。当获得心理要素的某些渠道不够畅通的时候,青少年会选择上网,这时,正常上网行为属于“建设性补偿”。但是当青少年在上网时不能启动“补偿机制”,即无法控制上网行为,则将进入“病理性补偿”,会导致心理发展偏差甚至中断,即网络成瘾。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适度的心理补偿(建设性补偿)有利于青少年,然而过度的补偿(病理性补偿)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因此,心理防御机制有正反两面,应该正确看待。同理,结合本篇文章观点,我们在看待网络成瘾的成因时,也不能单独归咎于网络游戏,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看待问题。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从家庭、学校、青少年三个角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进行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