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从西安地铁事件,聊一聊男女对立 | 类别: | 最新资讯 |
详细介绍: | |||
最近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事件毫无疑问是「西安地铁事件」。这里笔者先放关于该事件的一段视频。给不清楚事件的读者先了解一下。 可以看到,视频里一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保安暴力拖出车厢外,女孩因反抗以致身体大面积暴露。事件一爆发瞬间轰动全国,仅在微博平台就有超过10亿的关注。由于不是亲历者,在这里笔者先结合事件亲历者简单讲一下事件原委: 女孩一开始在地铁里打电话,声音非常大以至于让周围乘客不满。有些人开始委婉提醒,然而女孩开始嘲讽周围人,说话很难听。视频中的老大爷就说了女孩是“女流氓”,女孩听到这句话后暴起,挥舞着手里的伞无差别攻击身边的人,视频里地板上掉落的伞就是这个时候弄坏的。女孩攻击过程中由于老大爷还手了,所以视频里和女孩对峙的也就只剩老大爷。 随后很多人开始叫保安,保安来了之后女孩要求让老大爷赔偿雨伞,保安跟女孩商量能不能先下车解决问题,实在不行报警处理。但是女孩却死活不肯下车,此时地铁快要到站,为了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保安突然动手抱起女孩,想把她抱下车。女孩处于本能开始激烈反抗,反抗过程中女孩衣服脱落。这才有了视频中最后的一幕。(涉及隐私部分已打码) 事件过程被人录下视频并发布网上,引发激烈讨论。随后西安地铁发出处理通报: 但就是这样一篇通报,却被一部分有心人肆意曲解并大做文章。不少媒体的舆论方向都是「女乘客被保安扒下衣服」。并借机大肆炒作男女对立、性别歧视等话题,企图把一个普通的公共秩序事件引向社会对立问题,并借此骗取流量。 将“企图以拉力使某物移动”的「拖拽」替换为“使某物表皮脱落”的「扒」,本质上将女孩衣服脱落的结果从偶然、意外偷换概念,解读为刻意、被主观的,进而潜移默化的使不明真相的看众对该事件定性: 这是针对于女性肉体的羞辱和侵犯!!!并借机大肆炒作男女对立、性别歧视等话题,企图把一个普通的公共秩序事件引向社会对立问题,并借此骗取流量。 然而看过视频的应该可以发现,视频中女孩的衣物脱落并不是保安刻意为之。但仅仅只是一个动词,就可以决定整个事件的性质。并把事件引向某些不良媒体最期望看到的主题:男女对立。 男女对立和“沉默的螺旋” 关于男女对立,这是近几年网络风气的组成内容,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络平台上看到“男女对立”这一话题,其内容以刻意异化男女性别差异这一生理现实为基础,甚至上升到男女互相攻击、仇视,内容相当恶臭且无聊至极。但是对立双方却乐此不疲。 其实细想一下,争议的结果对争论双方并无实质结果更无现实意义,一般对这种毫无实质意义、损人不利己的话题,笔者一般视作“粪坑话题”。但是这两年,男女对立在某些群体和不良媒体的刻意炒作下愈演愈烈,为什么不良媒体可以炒热这一“粪坑话题”,并操纵社会舆论呢?在此我们引入一个全新的名词“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于1972年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提出,认为在影响公众意见的方面,大众媒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的现象是:当人们在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之前,会观察公共意见环境对自己意见的态度。若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受欢迎且大部分人同意的状态,就会积极地参与讨论与扩散;相反,若发现自己持有的观点处于劣势地位,就会保持沉默或者改变态度转向优势意见。意见一方的沉默以及倒戈造成另一方意见的不断壮大,由此循环,使得优势意见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劣势意见不断沉默直至消失。这样的发展过程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 “沉默的螺旋”的重要理论最基本的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也就是从众行为。它强调的是大众媒介在高压环境对现实个体的影响。 在这个互联网虚拟网络传播的时代环境中,网络空间中社会孤立的动力并没有消失;网络传播的从众心理动因依旧存在,从众现象依旧普遍;尽管表现形式有所改变,但“沉默的螺旋”并没有从网络传播中消失。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大众媒介通过营造“意见气候”来影响和控制舆论。笔者将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兴社交软件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以微博为例子,微博是由许多陌生网民所组成的网络虚拟世界的“舆论”导向主体。因此媒体可以刻意制造话题或者引导话题的走向,再通过其庞大的粉丝群,形成所谓的“多数意见”。在微博这个陌生人居多的网络环境中,任何“多数意见”、舆论乃至流行的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机制,社会生活中的“舆论一边倒”或“关键时刻的雪崩现象”,正是这一机制引导人们的“从众心“”的结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传播时代,人们的一言一行会产生像“蝴蝶效应”一般的连锁反应,导致“舆论一边倒”或“关键时刻的雪崩现象”不时出现。当有一些不良媒体和网络大V为了博取关注量,在没有鉴别事情真相前就随意转发并发表观点,会使不实的报道迅速传播,并错误引导社会舆论,让谣言演变成网民文字中的“事实”。就像西安地铁事件本身,一个纯粹的社会公共秩序话题,通过某些不良媒体和群体的刻意发酵,瞬间舆论转向,演变为“男女对立”话题。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会力图从周围环境中需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为了防止因被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面观点时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表面自己的观点;而当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为了避免被群体孤立,往往会选择沉默,甚至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更加壮大了“多数”的力量,至此舆论彻底一边倒。 西安地铁事件之我见 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件事情,觉得此事件真正应该引起讨论的在于以下几点: 1.女孩是否违反公共秩序? 2.老大爷与女孩的冲突谁先动的手? 3.保安行为是维持秩序还是暴力执法? 4.西安地铁的处理通报是合情合理还是避重就轻? 只有回归到事件本身,还原事情真相,才不至于被不良媒体刻意带节奏,“被牵着鼻子走”。而对于“男女对立”这一话题,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刻意扭曲夸大男女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欧美国家长期流行着「我弱我有理」的“政治正确”观点,不看对错,只看立场,就是精髓。 以此观点为出发点,妇女、儿童、少数民族裔等社会弱势群体被重点关照,凡事不看对错,只看立场。这一观点在西方世界被白左奉为最高准则,是对公序良俗的最大危害,甚至于是变相的鼓励「弱者」犯罪。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我们更要避免所谓的“政治正确”把社会话题引向错误的方向。最后,笔者想说一句: 宣扬男女对立的人,真的很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